11岁近视2年眼轴仅增0.07mm!宁波太学眼科OK镜案例引发关注
近日宁波太学眼科发布的青少年近视防控案例引发关注,11岁林同学通过科学佩戴角膜塑形镜(OK镜),创造了两年左眼眼轴仅增长0.07mm的防控成效。
早期干预遇瓶颈,母亲焦虑寻转机
林同学的母亲是一名药剂师,深知高度近视可能引发的眼底病变风险。自孩子三年级确诊近视后,她立即采用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进行干预。然而一年后复查显示,林同学眼轴增速未明显减缓,近视度数持续加深。"作为医疗从业者,我深知高度近视的危害,但现有手段效果有限,当时非常无助。"林妈妈坦言。
OK镜如何“踩住刹车”?揭秘角膜塑形镜的三大科学机制
2023年5月,经朋友推荐,林同学来到宁波太学眼科。视光部主任宋丽燕医生团队通过角膜地形图、眼轴生物测量等精密检查,发现其左眼单眼近视眼轴已达24.95mm,右眼眼轴24.16mm,通过孩子的眼部各项数据遂建议验配角膜塑形镜。"通过该患者角膜地形图及内皮细胞计数我们选择高透氧材质的个性化镜片,利用左眼产生的泪液流体力学效应,重塑角膜形态,同时延缓眼轴增长。"宋医生解释道。
作为国家卫健委《近视防控指南》推荐技术,OK镜的防控效果引发家长广泛关注。宋丽燕主任从医学原理层面作出解读:
●物理重塑:夜间8小时矫正,日间清晰视力
OK镜采用高透氧性材料制成,通过夜间佩戴时产生的流体力学效应,温和重塑角膜上皮细胞分布,暂时性改变角膜曲率。晨起摘镜后,角膜维持平整状态,白天无需戴镜即可获得清晰裸眼视力,同时减少视物模糊带来的视疲劳。
●离焦干预:光学设计延缓眼轴增长
镜片采用多弧反转设计,在矫正中央屈光度的同时,于视网膜周边形成近视离焦信号。这种“视觉反差”可通过生物反馈机制抑制眼轴过度增长,实现近视防控从“被动矫正”到“主动干预”的升级。
●行为管理:强制养成健康用眼习惯
OK镜需每日规范护理、定时佩戴,客观上帮助青少年建立规律作息。配合宁波太学眼科推行的“一拳一尺一寸护眼法则”形成防控闭环。
两年防控效果显著,科学管理是关键
2025年3月最新复查数据显示,林同学左眼眼轴为25.02mm,较初诊时仅增长0.07mm,年增速较此前下降约60%。宋丽燕主任分析:"在眼球快速发育期,眼轴年增长通常达0.2-0.3mm,0.07mm的增速说明防控效果显著。配合每3个月的定期复查和用眼习惯管理,为效果叠加提供了保障。"目前林同学日间裸眼视力稳定在1.0,学习生活不受影响。
宋丽燕主任强调:青少年近视防控需遵循"早监测、早干预、个性化"原则。角膜塑形镜作为国家药监局认证的近视防控手段,适用于8岁以上、近视度数600度以下且依从性良好的青少年,但需经专业机构严格评估后规范使用。家长应建立科学防控观念,避免盲目用药或延误干预时机。随着医学技术进步,近视防控已进入精准化时代。林同学的案例表明,通过专业医疗团队的个性化方案设计和患者的密切配合,高度近视风险可得到有效遏制。
宁波太学眼科前身为创建于2003年的明视康眼科。2014年,明视康眼科加入台湾大学眼科(大陆注册为太学眼科)集团,更名为宁波太学眼科。2015年,台湾大学眼科集团与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签署医疗技术合作协议,互为医疗技术合作伙伴,同时引入台湾眼科专家技术,致力于建设成为浙东地区专业的眼科医疗机构。
宁波太学眼科现全面开展近视及老花激光手术、高度近视矫治(ICL)手术、医学验光配镜、儿童视光门诊、角膜塑形镜验配等项目,拥有专业的眼科医生团队,全球同步的设备,为近视、远视、散光、老花、白内障患者提供个性化治疗方案,力求达到优质术后视觉质量。
截至目前,太学眼科集团在中国宝岛台湾已有29个眼科中心,在大陆已于杭州、上海、苏州、宁波、金华等地设立了11家眼科诊疗机构,未来也将持续扩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