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流通,促进消费,为什么不大幅降低商品价格?

2020-09-16 17:08   来源: 互联网

在前几篇文章中,我们集中讨论了促进消费的需求方(见"增加收入以促进消费,谁应该为这些钱买单?"与消费一样重要,牛市是必要的"),但一记耳光也不会打击,促进消费也必须在供应方面。


例如,在古典经济学学派看来,供应创造了自己的需求;奥地利学派的代表罗斯巴德甚至认为,消费根本没有下降,企业只需把价格降到足够低的水平,就能把所有的产品都卖出去。


当然,降价可以促进消费,那么企业为什么不降低价格呢?


从供应和创造自身需求的角度来看。


在凯恩斯主义兴起之前,古典经济学学派一直认为"供给会创造自己的需求。"也就是说,在里卡多、马歇尔和其他经济大师看来,供求是平衡的,需求不足是不存在的。


在经济衰退期间,大量企业因产品找不到市场而破产,面对铁一般的事实,为什么这些大师仍然相信供应会创造自己的需求?他们是否只会纸面上说话?


凯恩斯正是从这个问题上写了20世纪最伟大的经济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对我们来说,重新审视这个问题有助于加深对需求不足的理解。


为什么供应创造了自己的需求,元帅对此作了明确的解释:


  


个人的所有收入都用于购买劳动力和货物。有些人经常把收入的一部分花在储蓄上,但从经济的角度来看,每个人都认为收入的一部分的最终目的是购买劳动力和商品,其效果与他所使用的部分完全相同。


也就是说,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所有成本实际上都将转化为收入--工人的工资、政府的税收、产业链伙伴的收入等等。这些收入迟早会被用来购买商品和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说,生产过程不仅生产商品,而且还为商品创造购买力。


古典学派认为,虽然单一产品找不到市场的情况很普遍,但就整个经济而言,供求仍然是平衡的。


显然,问题是时间错配和空间错配。如果将今年产品生产产生的所有收入都保存到明年,企业明年就会倒闭,工人将失去工作,经济将陷入低迷。到次年,储户害怕消费,供需将在低水平上得到再平衡。同样,如果商品制造的原材料来自进口,产生外国居民的收入,一旦商品出口受阻,也会导致需求不足。


凯恩斯的建议是,当收入得到保存时,政府应扩大支出,填补缺口,确保企业正常运转,直至储蓄再次成为消费者。这是凯恩斯主义的精髓,依靠有形的人手来调节内需,消除经济波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凯恩斯主义成为各国宏观调控的理论基础。在凯恩斯主义的护送下,主要经济体相继迎来了经济增长的黄金时期。


成本高


在同样的问题上,凯恩斯的诊断是国内需求不足,处方是扩大内需。奥地利学派的代表默里·N·罗斯巴德(Murray N Rothbard)不这么认为:


  


人们喜欢用‘过度生产’来解释抑郁,不管是否可以接受,这完全是胡说八道。公司只需要把价格降到足够低,就可以把所有的产品都卖出去,这样我们就不会发现生产过剩,现在我们看到产品的销售价格比他们的生产成本还低。


奥地利学派认为,问题的症结在于,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并未到位,这受到前一时期运营成本过高的限制。高成本、产品价格下降不到位、过剩库存无法清除、抑制企业投资意愿,经济将进入紧缩周期。


就我国的情况而言,一方面是产能过剩,另一方面是经营成本上升。从上市公司的数据来看,自2010年以来,所有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的总运营成本/总营业收入从93.1%上升到95.6%,而中小创业板和创业板企业的成本率从82.1%上升到97.3%,削弱了盈利能力,抑制了投资意愿。




责任编辑:无量渡口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电商帮"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友情链接 : 电商信息报 电商观察网 电商在线 中国电商新闻网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投诉建议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