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维利:教育研究要以教育现实为中心

2020-09-01 12:01   来源: 互联网

学科研究习惯与教育实践需求错位


学科研究一般侧重于一门学科的概念、表现体系和基本原则,具有较强的理论色彩。与大多数其他研究领域一样,我国现代高水平教育研究也起源于高校,伴随着这一习惯,许多教育研究仍体现在较强的学科研究特点上。


首先,相当数量的高水平研究课题是基于研究人员的学科地位和学术研究优势,而不是根据教育从业人员的实际需要。

1598932980738778.jpeg

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高水平项目经理部允许申请人自行确定参加项目竞赛的课题。这使得具有良好学术培训经历和丰富课题研究积累的高校教师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据统计,近年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教育项目大多由高等学校承担。高校教师承担课题具有自身的学术优势,但存在忽视研究课题在教育实践中应用的倾向,这与其学术成长经历和高校教学的任务有关。此外,当前亟待解决的教育实践问题大多是综合性的,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升学考试改革,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和教师校外有偿补课等难题较为突出


第二,研究项目在总结现状评价中的应用指标缺乏地位。论文和专著的出版水平,以及研究过程和方法的学术标准化,是项目总结评价专家普遍关注的重点,但对他们能否真正解决教育实践问题的评价还不够充分,这就是为什么近十年来全国各地完成了数以万计的省、部级以上教育研究项目,但对教育管理者、校长、教师、教师、学生乃至家长的研究成果却不多。


单纯的科学主义"与教育的复杂性错位


以经典物理科学为代表的科学主义自19世纪兴起以来影响深远,其典型特征是认为事物的运行发展过程是确定的,有序的,可逆的,表现出对一一对应的因果关系或具有线性特征的运行发展规律的盲目崇拜。在我国的教育研究中,忽视教育现象的复杂性,试图用简单的思维方式解释复杂的教育问题的现象相当普遍。比如,有人随意放大某一教育要素对整个教育发展的绝对影响,提出"有一个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的论断。


从简单的思维方式得出的结论,虽然看似"干净有益",但却不能准确揭示教育问题复杂的内部机制和外部制约因素,因此不可能提出准确的改进建议。


理想取向与现实教育状态的错位


教育研究理想取向与教育现实状态错位的共同表现是,侧重于权变研究,只描述理想状态下的教育要素、它们与资源供给水平之间的关系,而很少结合我国各地教育的实际情况,提供从不现实状态到理想状态的具体改进路径和实施策略。


我国现有的教育学教材大多是按照这种理想模式编写的,这是很多教育学教材看似‘相当合理’,却不能有效指导实践的重要原因,也是师范毕业生不能迅速适应教育实践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现实学校的教育要素,如教师,学生,教育设施等,并不是按照教科书所期望的理想状态来配置的。两种研究的不同之处在于,权变研究可以止步于多种理想化的思路,实践路径和实施策略的研究是复杂的。它应综合考虑发展目标设置的合理性,现实教育要素的水平以及人们在推进过程中可能获得的资源,制度和政策条件,只有研究者在教育实践中多方合作,反复尝试才能完成。

责任编辑:无量渡口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电商帮"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友情链接 : 电商信息报 电商观察网 电商在线 中国电商新闻网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投诉建议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sitemap